close

  安倍的極右之房屋二胎路越走越遠

  無論信用貸款在歷史問題還是在領土問題上,安倍都想挑戰戰後國際秩序
  文/霍建崗
  12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這是自2006年時任首相小泉純一郎參拜以來第一位以首相身份參拜的政治家。眾所周知,靖國神社供奉有14名二戰甲級戰犯,被視為軍國主義象徵,而首相前去參拜,不僅在國際上被視為對二戰罪行的漠視、為票貼當年的侵略翻案,在日本國內也被視為對戰後和平主義、民主主義道路的悖逆。
  2006年秋首次任首相的安倍以口頭模糊表態、信用卡代償實際上不去參拜的方式,修複了因小泉連年參拜而持續惡化的與中國、韓國的關係。然而,2012年12月26日再次上臺後,安倍的表態卻出現了一百八十度的變化:“(我)對上次執政時未能參拜痛悔至極。”這句話,已經埋下了一年後參拜的伏筆。
  可以說,安倍的參拜是冒天下之大不韙。中日關係因釣魚島問題持續緊張,安全問題上日本渲染中國威脅論更導致兩國關係陷入谷底,此時挑起歷史問題,中日關係勢必再受傷害;日韓關係因獨島和“慰安婦”等問題持續冷淡,韓國總統樸槿惠至今未訪日;美國希望日本在其“亞洲再平衡”戰略中發揮更重要作用,但10月底訪日的兩位美國親日派前副國務卿阿米蒂奇與前助理國務卿坎貝爾,均警告安倍在歷史問題上不要造次。安倍參拜勢將日與中、韓關係推向險地,而東借錢亞關係過度緊張特別是日韓關係難以改善,為美國所不樂見。
  外在制約因素不少,理性上安倍似應在參拜問題上更為慎重,但他還是在執政一周年之際去了。
  種種不解似應從安倍的執政理念中尋找源頭。作為冷戰後最右的首相,安倍對其第二任期有很強的企圖心,簡言之,就是“富國強兵”與“洗白歷史罪行”,他要將自己打造成日本的“中興之主”,富國靠“安倍經濟學”,強兵在最近的《防衛計劃大綱》及《國家安全保障戰略》中已充分體現,而“洗白歷史罪行”也早有端倪,如上半年“侵略定義未定”的發言及對承認侵略的“村山談話”的非議等,可以說其參拜之舉早已蠢蠢欲動。
  2006年安倍之所以放棄參拜,其實有民意背景。2006年7月《朝日新聞》民調,支持首相參拜的僅20%,反對者高達60%。當年他不參拜可說是順應民意。而現在去參拜,則是順應了右翼的“民意”。去年拱他上臺的是右翼勢力,右翼對他“兌現諾言”有強烈期待,安倍此時參拜,也是為了回應右翼的期待。
  安倍的參拜,顯示了他作為日本執政者的“傲慢”和缺乏理性,無論是對曾經遭受侵略的周邊國家還是對日本老百姓,表現在不顧一切要實現其個人目標,而不考慮他國感情或日本的國家利益。2013年上半年,他之所以發出否定侵略的言行之後又收回,主要是考慮到立足未穩,不想節外生枝。但7月參議院選舉執政黨大勝,安倍內閣同時控制眾參兩院,至2016年7月前,日本不會再有重大選舉,安倍自認基礎已經牢固,傲慢、強硬的本質逐漸顯露。如12月初他不顧在野黨的聯手反對以及社會各界的強烈抗議,在國會強行通過了《特定秘密保護法》,年底的安全政策制定,也完全體現了安倍的個人色彩。此次參拜,表明安倍在內外政策上,或許會有更多的“強行突破”,如擬議中的2014年春天集體自衛權的解禁。
  安倍之所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是因為他從本質上就不想改善當前的對華、對韓關係。安倍屢屢渲染中國“威脅”,來為其“強兵”戰略提供藉口,根本無視中日關係已受領土問題傷害的現實,他敢於參拜,正是基於“沒必要改善中日關係”的態度;與韓國也存在領土、歷史等諸多問題,堅持強硬路線的安倍對短期內改善日韓關係,實際並不抱太大希望。在安倍看來,參拜只是讓日韓關係已破的罐子摔得更破而已。美國不希望安倍參拜導致與鄰國的緊張關係加劇,參拜後美駐日使館也罕見發表聲明表示“遺憾”。但安倍顯然並不願意讓美國完全控制他的行為,與讓美國不快相比,安倍顯然更重視參拜對於其“洗白侵略歷史”戰略的重要意義。安倍自認美國在對華關係上有求於日本,相信美國不會因為其參拜而真的給他臉色看。同時,一年來安倍將外交重點置於東南亞國家、蒙古、印度等國,通過與這些國家的安全對話或合作,企圖形成對中國的制約。安倍敢於此時參拜,是因為相信自己的行為並不會損害這些已經構築的“良好關係”。
  安倍的參拜,表明他在歷史問題上完全露出了其右翼“獠牙”,也表明其已經下了不惜一切代價實現否定侵略、否定歷史罪行的“決心”。如果安倍參拜這種美化軍國主義的行為不斷持續下去,讓更多的日本民眾誤以為右翼的觀點是正確的,讓他們對歷史問題的看法與國際上的看法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這會讓日本變得更為“異類”。無論在歷史問題還是在領土問題上,安倍都想挑戰戰後國際秩序。這將使日本成為東亞乃至亞太的“麻煩製造者”,最終吃虧的還是日本自己。□
(編輯:SN05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jtjuglpb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